🗒️2024沉思录11
2024-3-16
| 2024-3-16
0  |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文:奶包的大叔
3月7日,东方大国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外贸数据:今年1~2月,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3.75万亿元,增长10.3%;进口2.86万亿元,增长6.7%;贸易顺差8908.7亿元,扩大23.6%。按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9308.6亿美元,增长5.5%;其中,出口5280.1亿美元,同比增长7.1%;进口 40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5%。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时间倒回 1 年前。
2022年12月7日,在毫无准备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东方大国最高层突然宣布解除清囹防疫封控并全面放开,导致东方大国本土出现了全境范围内“应阳尽阳”的大规模悲剧。当时,不仅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甚至整个东方大国本土连退烧药和感冒药等基础药物都根本买不到。
很快,“应阳尽阳”的杯具就变成了“应亡尽亡”的餐具(惨剧)。不仅火葬场和殡仪馆里的尸体多到无处摆放,大量感染患者在死亡超过 1 个月后都无人收尸,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将大量无法处理的黄色尸袋堆在临时集装箱内。当时,数以亿计的东方大国民众都因感染或怕被感染而避免外出、大量企业和工厂被迫关闭,对生产活动和市场均造成了严重冲击。根据东方大国郭嘉发改委的官宣数据显示:2023 年 1~2 月,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6.18万亿元,同比下降 0.8%。其中,出口 3.5 万亿元,增长 0.9%;进口 2.68 万亿元,下降 2.9%。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 8957.2 亿美元,下降 8.3%。其中,出口 5063亿美元,下降 6.8%;进口 3894.2 亿美元,下降 10.2%。
也就是说,目前的“外贸出口同比增长 5.5%”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在 2023 年同期“外贸出口同比下降 6.8%”的负增长和低基数情况下出现的。
事实上,根据东方大国郭嘉发改委的官宣数据显示:2022 年 1~2 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3%。其中,出口 3.47 万亿元,增长 13.6%;进口2.73 万亿元,增长 12.9%。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 9734.5 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出口 5447 亿美元,增长 16.3%;进口 4287.5 亿美元,增长 15.5%。
See?今年 1~2 月的外贸出口(5280 亿美元)与 2022 年同期的外贸出口(5447 亿美元)相比,实际上是下降了 3.1%。
更加尴尬的是,过去 20 多年来一直都是东方大国第一大外贸伙伴国、第一大顺差来源国的美国,目前已经变成了第三大外贸伙伴国。
尤其是今年 1~2 月对美国的出口额 734.9 亿美元,与 2022 年同期对美出口额(915.4亿美元)相比,降幅更是高达 19.7%。
同时,东方大国今年 1~2 月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 3362.8 亿 RMB(扩大 18.8%),占同期全部贸易顺差总额(8908.7 亿 RMB)的比重高达 38%。也就是说,目前东方大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依然还是美国。
更更加尴尬的是,东方大国今年 1~2 月之所以能够实现“超预期”的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外贸出口增长。
根据官宣的数据显示:今年 1~2 月,东方大国从最大顺差来源国美国的进口规模为261.6 亿美元,与 2023 同期(302.8 亿美元)、2022 年同期(317.7 亿美元)相比分别下降 13.6%、17.7%。同样,东方大国今年 1~2 月从第二大外贸伙伴欧盟的进口同比下降约 7%,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也因此扩大到 11.5%。
也就是说,东方大国今年 1~2 月之所以能够实现“超预期”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因为进口大幅下降所造成的“衰退型顺差”。
用东方大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的话说就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中间品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日益成为全球贸易的主体。得益于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供给能力,我国大量出口中间品,满足了全球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从具体市场来看,我国对日本、墨西哥出口汽车零配件类,对美国、德国出口锂电池类,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出口平板显示模组类中间品,这些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根据东方大国海关总署的官宣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的中间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进出口规模为 25.53 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 61.1%。其中,出口中间品 11.24 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 47.3%;进口中间品 14.29 万亿元,占我国进口总值的 79.4%。
这也意味着,一旦失去了从外国进口的核心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那么东方大国出口产品,尤其是第一大出口产品:机电产品(今年 1~2 月机电产品出口额为 2.22 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高达 59.1%)都将遭受毁灭性的结局。
例如,根据官宣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东方大国出口的 Top 3 机电产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手机,占全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9.5%、6.9%、7.0%,合计占比 23.4%,相当于第四大机电产品:汽车(包括底盘)同期出口额占比(5.1%)的 4.6 倍。
而在 2023 年,东方大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分别同比下降了 10.7%和 15.4%,出口额分别同比下降了 20.4%、10.1%。这种高度“息息相关”的结果,也进一步凸显了进口中间品对于东方大国外贸出口的决定性影响。
尤其是东方大国出口的第三大机电产品:手机。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手机产量 15.7 亿台,同比增长 6.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 11.4 亿台,同比增长 1.9%。出口手机 8.02 亿台,同比下降 2%。也就是说,即使假设出口 8.02 亿台全部都是智能手机,东方大国 2023 年用于“内循环”的智能手机也高达 3.4 亿台,远远超过官宣的国内 2023 年智能手机销量(仅 2.8亿台)。这也意味着,东方大国 2023 年没有销售出去的智能手机库存高达 6000 万台。
更加尴尬的是,东方大国的手机出口量从 2015 年的 13.43 亿台下降至 2022 年的 8.22亿台,然后又进一步下降至 2023 年的 8.02 亿台,降幅已经高达 40.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断崖式下跌的过程中,越南却悄无声息的越韩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根据越南海关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越南手机及零部件出口额已经从 2010 年仅占出口总额的 3.2%快速飙升为 2023 年越南第二大出口商品。2024 年 1 月,越南的手机及零部件出口额超过 55 亿美元,环比增长 50.4%、同比增长 11.4%。其中,Top 3的出口客户分别为:美国、CN、韩国。
显然,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韩国是越南的第一大 FDI 来源国)正在将越南变成当初的天津和东莞。如果加上苹果有 25 家供应商已经在越南各省开设工厂,那么这个“摸着东方大国过河”的画面将变得更加不忍直视。
尤其是对于东方大国本土的各大半导体企业来说,这个画面更是出现了船新的画风。
3 月 8 日,Bloomberg 终于揭开了华为号称 7nm 芯片的秘密:2023 年给华为制造这些芯片的代工厂是中芯国际,使用的技术则来自于美国两大半导体巨头 AMAT(应用材料公司)、Lam Research(泛林公司)为中芯国际提供的专利技术。
也就是说,这起“且听龙吟”事件不仅并非东方大国官宣的“重大突破”,反而导致中芯国际成为了美国商务部最新锁定的目标。甚至,就连存储芯片企业也无法幸免。
就在 Bloomberg 发布报道的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也表示,正在考虑将长鑫存储以及另外 5 家 CN 公司列入限制获取美国技术的实体清单。
而这背后的主要导火索,则是韩国。3 个月前(2023 年 12 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决定批捕涉嫌将核心技术泄露给合肥长鑫的三星电子前部长金某(及其合作的韩国供应商人员)。判决书显示,金某与其合作厂商 A 公司前部长方某涉嫌违反《产业技术保护法》,将涉及 18nm DRAM 的“沉积技术”以及其他 7 项核心技术非法转让给长
鑫存储,并以此收受了数百亿韩元的财物。
目前,由于担心违反美国对 CN 的高科技出口禁令、以及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三星和 SK 海力士已经停止销售二手芯片制造设备。用韩国二手半导体设备贸易商的话说就是,从 2022 年开始,韩国公司就一直将二手设备存放在仓库中,而不是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我们担心(设备)可能会落入坏人之手,这会导致我们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出现问题。一些 CN 买家一直在向俄罗斯出售半导体设备,因此韩国半导体企业也担心美国的二次(连带)制裁。”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东方大国最高层会出现“在外对美国妥协、在本土强硬反美”这种高反差剧情(表演 show)的根本原因。
3 月 11 日,东方大国外交部发言人阿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们期待并鼓励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的友好故事和中美合作的互利故事。”
同一天,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美国访问时则表示,如果要选边站,那么德国会选美国:“与上一届德国政府相比,我们对 CN 的态度发生了显著改变。我们已经制定了对 CN 战略,并且正在更加仔细地审视投资审查。我想努力确保 CN 仍然是双赢局面的一部分...但如果一定要我做出选择,那么我会说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军事和经济上。”
显然,东方大国最高层在外对美国妥协和示好是为了保住最后仅剩的“真金白银”来源,而对内大力宣传反美则是为了转移越来越压力山大的本土矛盾(避免十几亿人口发现真正的 enemy 是谁)。
实际上,自从 3 月份以来,东方大国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就开始在欧洲进行“第二轮穿梭外交”,访问了俄罗斯、布鲁塞尔、波兰、乌克兰、德国、法国,并在布鲁塞尔会晤欧洲高级外交官员时表示东方大国管理层坚决反对将 CN 公司纳入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强烈要求欧盟“返回与 CN 对话和磋商的正确轨道。”
而欧盟则对 CN 向俄罗斯军工复合体出口的大量军民两用科技产品表示严重关切,并明确指出 CN 对俄罗斯的支持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双边关系”。同时,欧盟还敦促东方大国管理层“发挥建设性作用”,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所有领土”撤军。
对此,国际社会认为,欧盟这种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表态,表明欧盟早已不期待东方大国管理层在促进俄乌停火与和平谈判上发挥任何建设性作用。
显然,东方大国管理层企图仅仅通过向 6 个欧洲国家提供免签这样的“表面”措施来降低与欧盟的紧张关系,根本无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用布鲁塞尔皇家国防安全联合军种研究所的话说就是,“欧洲国家虽然承认 CN 正试图改善同欧盟的关系,但所有的老问题依然存在,包括不公正贸易行为以及 CN 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支持。欧盟虽然与 CN 在会谈中多次强调其贸易痛点和其它核心问题,但这些信息似乎没有获得中方的重视。(中方)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所以我不认为 CN 听取了欧盟的关切。”
用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话说则是,“过去几个月来,CN 不仅一直试图稳定与美国的关系,还在试图稳定与欧盟的关系。尤其是欧盟对 CN 的强硬立场,包括制裁支持俄罗斯的 CN 公司,都让 CNZF 意识到了欧盟的强大影响力。而 CN 之所以妥协,正是因为其面临的经济阻力和社会矛盾。”对此,领悟最为深刻的,则是东方大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因为目前的问题早已不是暂停为俄罗斯提供资金服务这么简单的“外循环”问题,而是更加致命的“内循环”债务危机问题。
在这次的两会期间,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的官员主动“包围”了帝都的东方大国国有银高层,就债务问题展开了拉锯战。其中,辽宁省官员一共会见了包括工行在内的 18 家国有金融机构的高层,希望利用地方国有资产作为担保,对部分地方债进行再融资。而河北省、天津市的政府官员则与中行等国有银行举行了高层会议,希望能够重组未偿还的表外债务。
用辽宁一位体制内高管的话说就是,“他们都是来参加两会的,顺便拜访一下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机构,这表明他们非常重视地方债务削减问题,以及现阶段他们还能获得什么样的财政资源。”
用穆迪的话说则是,到 2024 年底,东方大国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公共债券总计高达3.2 万亿元。
显然,东方大国管理层史上第一次允许在银行柜台销售地方债产品(详见 2024 update10)远远无法解决地方债危机。然鹅,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拉锯战相比,东方大国银行最抗拒的,还是不愿成为“大冤种”。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已经不是东方大国管理层之前推出的房地产“白名单”,而是最新出现的“拯救万科”剧情。
3 月 11 日晚间,穆迪发布声明,将万科的“Baa3”发行人评级下调至“Ba1”垃圾级评级,并表示万科的所有评级都在可能下调的观察名单中,“下调评级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万科的信贷指标、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缓冲将在未来 12-18 个月内减弱,原因是在 CN 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万科的合同销售额下降,且融资渠道不确定性上升。”
由此,穆迪也打响了银河系第一大泡沫“终极丧钟”的第一枪。而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一旦标普、惠誉中的任何一方也将万科下调为垃圾级,那么万科不仅将成为“堕落天使”,而且还将导致债券投资者抛售其持有的万科债券。
于是,就出现了东方感动管理层在第一时间“拯救万科”的 special color 剧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恒大、碧桂园、融创这种民企都可以不救,但如果连“东方大国房地产行业标杆”的万科都救不了,那么银河系第一大泡沫就(彻底)没什么可救的了。
根据东方大国一名体制内金融高管的证实,监管机构正在与金融机构开会讨论支持万科的措施,并由 GWY 负责统筹支持万科的工作。监管机构要求大型银行加强对万科的融资支持、保障万科的融资,保险机构要延长万科私募债券的还债期限,同时要保证公募债券获得偿还。第二天,市场就传出了东方大国 12 家头部银行(包括牵头银行工行,以及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招行、中信、兴业、浦发、民生、平安银行)正在为万科筹措最高 800 亿 RMB 的银团贷款,以应对未来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偿付。
对此,这些大型银行的内部人士表示确有其事,但目前各大银行的态度保守,最终结果仍然“未定”。尤其是在深圳国资不会对银团提供担保措施的情况下。
根据万科的财报显示,2023 Q3,万科的总负债为 1.24 万亿元,总资产为 1.65 万亿元,负债率 75.28%。
到了 2023 Q4,万科从银行获得的新贷款已经直接倍腰斩(同比下滑过半),由此也出现了“万科进京”的剧情。然鹅,不仅泰康保险、太平保险、新华保险等头部保险公司拒绝了万科的债务延期请求,工行、建行也对万科的 45 亿港元离岸贷款审批存在严重分歧。
如果考虑到万科的总资产大部分都是土地储备和房子,而且绝大部分还是没有卖出去的房子,那么这个负债率的真实数字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显然,如果销售端无法实现回款,那么不仅万科的资产端将出现大幅缩水,而且其面临的债务危机也将和恒大、碧桂园一模一样:因为房子卖不出去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3 月 12 日,就在刚刚承认公司已接获来自 HK 高院的清盘呈请后,碧桂园又再次发布公告称,因销售恢复情况不达预期、资金调拨承压等原因,公司拟定于 3 月 12 日到期兑付的“21 碧地 01”的 0.96 亿 RMB 利息资金尚未全额到位。根据现有债券合同条款,公司仍有 30 个交易日的宽限期。公司将在宽限期内通过做好销售、盘活资产、削减不必要的行政管理开支等方式,尽最大努力筹措资金。
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债息,如果加上本金,那么这个破产清盘的画面将显得越来越照进现实。根据 D.F King Limited 对碧桂园 17 只离岸债券持有人的身份识别结果显示,17 只债券中有 2 支在新加坡证交所流通的普通可转债、存续金额为 69 亿港元,其余 15 只债券均为美元债,合计存续金额为 99.1269 亿美元。
而 HK 高院对碧桂园清盘呈请规定的首次聆讯日期定则是 2024 年 5 月 17 日。这也意味着,按照目前碧桂园已经跌出 Top 10 的销售业绩,如果该公司现在连 0.96 亿的债息都无法偿还,那么这 17 只境外债实际上都会违约,更不用说该公司高达 1.4 万亿元的总负债了。
那么,作为深圳市的“亲儿子”国企,为什么深圳国资这次却表示不会对万科的银团贷款提供担保呢?
因为深圳市远远不止一个“亲儿子”。
3 月 11 日,深圳国企华南城(深圳市政府旗下的特区建发集团为华南城的单一最大股东)发布公告称,由于强制赎回款项未能如期支付,截至 2024 年 2 月 29 日,公司借款总额中本金总额 253.29 亿港元已违约或交叉违约。该票据的强制赎回款项和利息支付分别在 2024 年 2 月 9 日和 2024 年 2 月 12 日到期,涉及金额分别为 1167.19 万美元和 1299.78 万美元。目前,华南城还有 5 只未偿还的存量美元债,余额为 13.046 亿美元。其中 4 只债券到期日期分别为 2024 年 4 月、6 月、10 月,而且这 4 只债券中已经有一只余额为 2.025亿美元的债券已显示为违约状态。
显然,如果深圳市连 13 亿美元债的华南城都救不了,那么对于万科 800 亿 RMB 的银团贷款就更加有心无力了。如果考虑到万科的债务黑洞远远不止 800 亿,那么这个“有心”可能都会直接没了。
似乎,越来越多的事实都在证明,2024 年是个非同寻常的一年。
夏多布里昂在《墓畔回忆录》中写道,他的人生之途两边都是自己挖的悬崖绝壁,他就在中间一条狭路上行走,去欧洲腹地寻找他的毁灭,就像走在死神借助祸害的力量、在一片混乱之中架起的奈何桥上。
楼下保安则说,显然,2024 年版的出师表已经不是“先帝创业未半,先花光预算”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更多未公开文章,付费小圈子有,加微信:fengyu-ii 咨询,注明来意。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notion image
沉思录
  • 沉思录
  • 从财政支出数据,看中国政府的治国逻辑黑莉退选,川普稳了?
    • Giscus
    • Cusdis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