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畸形南京——除了地产,一无所有
老蛮
江苏是中国最为奇特的省份,它底下13个城市全都是二级财政体制,也就是全都只需要向中央交税不需要向省里交税,这也意味着江苏省根本就没有省一级的财政能力,所有的地市都是自力更生自己花自己挣,完全不需要给省政府面子。江苏省政府各部门的工资福利都得靠底下各地市的施舍,省政府手里没钱当然也就没有资源,也就不具备什么权威性。江苏省政府无法集全省的财力兴办任何省级重点工程,所以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也就非常少见,尤其是省会南京,根本就没有其他省会城市都有的吸血效应,得不到一丁点的好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省的地方经济可谓是百花齐放,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连云港等等等等全都是有自己的特色地方产业,并且因为不需要被省级财政吸血这些地市挣到了钱全都可以花到自己的老百姓身上,所以地方上的教育和医疗配套方面都非常完善,“散装江苏”这个词的根本含义其实就在这里,江苏省的所有地市都没有向省政府交税的义务,省会南京因此就成为了中国最弱势的省会城市。
我现在从这组数据开始讲述南京,2022年,南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875亿,嗯,是的,南京是中国现在为数极少的还会发布固投原始数据的城市了,到2023年,数据为5,764亿,下降1.9%,嗯,在解除三年新冠封控之后投资数据反而出现了下降,这已经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了。
今年1-4月的数据为1,715亿,同比去年同期的2,009亿,降幅达到了14.6%,并且最关键的工业投资也萎缩了12.0%。中国经济的本质就是投资驱动,没有投资就没有一切,而南京在江苏省的地位跟其他地市完全一致,没有任何省会的特权也拿不到所谓的省级重点工程,他所能获得的投资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争取回来。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南京已经在丧失获取投资的能力了,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回过头来好好的梳理一下,看看南京的产业基础到底是什么支撑?南京经济发展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各位必须建立一个基本概念,南京从来都不是一个制造业城市,它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一直都非常非常的弱。1995年,南京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达到95万人,这就是他的峰值状态了,然而这也根本就不算什么,这个时候南京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500万,其中的适龄劳动力也超过了300万,工业人口占南京劳动力人口的比值从来都没有超过三分之一。
这个时候南京的支柱性产业是化工,也就是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他们的上下游化工产业链,在这之后南京面对苏锡常的产业竞争压根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他完全抢不到什么值得一提的产业,于是,南京的工业产业就干净利落地进入了萎缩通道,并且2014年之后南京展开了一轮酷烈的环保一刀切运动,标志性的文件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4月30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决定》,也就是血洗自己的四大工业区里面的工业企业,一家不留全部弄死。南京的石化产业因此遭遇重创纷纷被驱赶被关停,即使连金陵石化这样的国企也不能幸免,整个石化产业链哀鸿遍野,比如乙烯这种最重要的化工产品,2015年的产量还有152万吨,到20二年就下降到了129万吨,硫酸产量2015年还有59万吨,到2022年下降到了36万吨。于是,到2022年南京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就业人数仅仅只剩下64万人,而这个时候南京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949万,适龄劳动力约600万,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值下降到只剩一成左右。对于南京经济来说,工业已经处于近乎消失的状态,没有了考察价值。这么说吧,杭州现在就是靠阿里巴巴这个巨无霸电商平台活着,它的工业发展也算是烂到全国知名了,没有任何知名工业企业,但是2022年杭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口依然有108万,比起南京依然是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中国始终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无工不富乃是基本准则,除了北京可以依靠权倾天下的地位活得很好,其他城市无论你是什么等级必须要以工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南京的工业本来就拉垮,结果自己还要驱赶自己的工业企业,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把工业企业赶走搞房地产,整个城市的经济支撑只剩下房地产,无非如此而已。
在这里我先说一下结局,2021年之后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南京也没有幸免,整个南京的经济一落千丈。于是,2023年8月16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新的决议,废止了关于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决定,高高在上的南京政府终于决定不再驱赶制造企业,南京政府做出恩赐的模样决定赏企业家们一碗饭吃,给他们一个跪在地上苟活的机会,然而到了这种时候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资金和企业愿意到南京投资办厂了,这就是南京的固投数据在2024年之后猛烈暴跌的原因。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审阅一下南京的房地产泡沫发展过程,2012年的南京商品房销量就不低了,达到951万平米,不过这个时候的南京土地财政依赖度还不算特别高,36.9%。接下来就是一个疯狂的时代,2013年,南京的商品房销量就超过了1,000万平米并持续到2021年,而土地财政依赖度2013年就达到了51.5%,这也意味着卖地的收入超过了公共预算收入也就是超过了税收,对南京政府来说这也算是开了眼界,身为江苏的省会城市没有一丁点的特权拿不到一丁点的项目,辛辛苦苦的与周边地级市竞争也根本竞争不过苏锡常,而搞房地产卖地居然就此成为了南京最大的优势。
是的,房地产就是南京政府能够想到的唯一的优势产业,南京的历史悠久号称“十朝都会”,每一次的朝代更替南京都会遭遇一次毁灭性的清洗,但是因为它优异的地理位置,每一次它都能在废墟中重建并且更加兴旺,南京有着便利的商贸体系,发达的交通网络,强大的教育和医疗配套,虽然它对于江苏各地市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然而对于紧邻的安徽它的吸引力比破破烂烂的合肥要强大的多,完全都不是同一个重量级,安徽人民长期以来就有在南京买房定居的传统,在南京地产泡沫最疯狂的时代,安徽人买走了南京超过一半的商品房。
轻轻松松的卖地当然比辛辛苦苦的发展工业要舒服的多,南京政府在2013年赫然发现了这一条生财之路,他们当然不会再将宝贵的土地拿来建工厂,而这就是2014年4月南京正式开始驱赶制造业的原因。从此之后南京完全丢掉了其他支柱性产业,房地产就是他唯一的产业,而主要客户就是周边的安徽人,这种情况真是荒谬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在当时这被视为无上的政绩,开辟了全新的城市发展道路,擅长卖地的城市主官提拔速度都非常快。当然,房地产业也最容易滋生腐败,因此2015年之后南京的五任书记已经被抓了两位。这种卖地的好日子一直过到2022年,这一年南京的卖地收入迅速萎缩到1,560亿,其中约40%的地还是卖给了南京当地的城投公司,2023年,南京的卖地收入1,254亿,其中70%都是卖给了城投公司,乃至经常出现集中拍卖的同一批地全都卖给城投公司的奇葩现象。关于城投买地,我在这个城市经济系列的文章里已经讲过了很多次了,城头公司买了地,左手从财政拿钱右手还给财政假装交了地价,然后转头就去银行贷款,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地方债务。扣除城投买地的部分,2022年南京的实际卖地收入就是936亿,而2023年只剩376亿,2024年中央开始严厉管控城投买地的行为,因此今年1-4月南京的卖地收入只剩下97亿,全年大概就是300亿上下。
这样算起来的话,就算今年南京的公共预算收入还能维持在1,500亿的水平,那么今年南京的财政总收入也就只剩1,800亿,跟2021年4,222亿的峰值水平比起来降幅达到六成,对于一个地方政府来说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受的。所有的支出项目都是刚性的,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将支出压缩六成,不过没关系,既然财政收入已经崩了,南京政府的应对也算非常奇葩,他现在已经停止发布月度的财政收支数据了,南京政府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停止发布月度财政收支数据的东部省会城市,毕竟只要不说出来所有的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哈哈。
这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方式了吧,当然,因为江苏省财政厅和江苏其他城市的财政局依然在坚持发布数据,所以南京的数据也很容易算出来,用全省的数据减去其他各市的数据就行了,停止发布数据也就是南京政府的自欺欺人罢了。
老实说,对于南京沦落到现在这样的地步我其实非常惋惜,南京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他无数次的从战乱之中走出来,从废墟之中重建起来的壮丽都城却抛弃了实业,毅然选择了唯一的产业:以房地产去吸食安徽人的血,所有的吸血经济最终都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而现在就是全体南京市民为前面10年的疯狂吸血付出代价的时候了。至于南京这次能不能从房地产的废墟之中爬起来,至少到目前这一刻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南京市民现在依然热衷炒房,所有的话题都是炒房,哪怕今年前4个月南京的一手房销量只剩下110万平米同比,直接腰斩,南京市民依然集体幻想着楼市会重新火爆起来。
所以,就让这个城市继续在地狱沉沦下去吧,他不值得救赎。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更多未公开文章,付费小圈子有,加微信:fengyu-ii 咨询,注明来意。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