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失灵
2024-2-3
| 2024-2-3
0  |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货币失灵

老蛮
开篇明义,先摆出自己的观点:中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效对于推动经济,没有丝毫的作用再重复现有的货币操作手段无论操作多少次都无法给经济带来一丁点的刺激作用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数据展示和说明的时间。下面的内容非常专业,我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讲述,在用词上可以不使用专业名词的地方我都不会使用,其中有些内容在我此前的文章里已经做过讲述,但是为了照顾新的读者我也会进行适当的说明。好吧,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货币中的M1和M2的关系。M1,狭义货币,指的是流通中现金再加上企业活期存款,M1的流动性非常强,随时可以动用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我称之为“活钱”。M2,广义货币,也就是货币总量,它包含了M1并且还包含企业定期存款等其它存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M1占M2的比值越高,说明货币的活跃度越高,资金基本上处于流通状态,没有锁死在银行账户里沉睡。基于这样的考虑,M1占M2的比值我称之为“活钱比例”。这个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分析这个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央行印出来的钱到底有多少能够进入流通领域,到底有多少会在银行账户里沉睡。毫无疑问,这个比值越大,说明整个货币体系里的活钱越多,货币政策的效果,当然也越好。反过来,这个比值越小,说明货币体系的活钱就越少,天量的死钱,沉积在银行账户里不动,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也就越来越小。
下面我给出的是2000年至2023年的全部M1和M2的数据。
notion image
我现在详细进行说明,2000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一年,M1为5.31万亿,M2为13.46万亿,活钱占比39.48%。到2023年,M1为68.05万亿,较2000年增加了11.8倍;M2为292.27万亿,较2000年增加了20.7倍,M2的增幅远远的超过了M1。也就是说,在这23年里,死钱的增幅,远远的超过了活钱,也因此,2000年的活钱占比为39.48%,到2023年已经下降到了23.28%,接近腰斩。
notion image
尤其是2017年之后,活钱占比呈现加速下滑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7年,整个趋势其实是起起落落缓慢下降,17年的累计下降幅度也就是7.3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只下降了0.43%。然而2017年之后,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展开,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活钱占比的降幅骤然加快,到2023年累计下降了8.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8%。也就是说近6年来的活钱占比的下降速度比前面17年快了足足2.4倍,这就意味着一件事:中国经济在近六年正在迅速的丧失活力。从趋势上看,只需要两年左右,中国的活钱占比,就会下降到20%以下。也就是说,只需要两年左右,央行千辛万苦印出来一块钱就只剩不到两毛钱能够进入流通领域。这已经不是“事倍功半”这样的词可以形容的了,而应该使用“事五倍而功两成”了。
而在常识上,如果有任何一个问题,我们花费了5倍的精力去处理却只能得到两成的结果,那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对这个问题的应对方式完全错误,整个的应对机制已经完全失灵。
在这里,我必须横向对比一下,以便各位对于活钱占比建立更加清晰的感知。2023年底,美国的M1为18.14万亿,M2为20.93万亿,活钱占比为86.67%。资金基本上全在流通领域,印出来的钱全都拿去花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美联储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力非常大。再来看日本,2023年底的M1为1083兆日元,M2为1241兆日元,活钱占比同样高达87.27%。事实上,全球几乎所有的成熟经济体,活钱占比都在8成以上,唯有中国,整天自称已经建成为全球产业链最齐全的工业大国,但是活钱却少得可怜。
对这个现象我们必须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活钱占比日益降低对经济来说,到底有什么影响?最核心的影响,就是投资丧失增速,越来越高比例的资金死在银行账户里变成定期存款,当然意味着资金丧失了投资信心。2017年以后,活钱占比猛烈下降,这种现象一定会对应到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之上。
notion image
好吧,我这里给出投资数据。2017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猛烈下降,2017年还勉强维持在5.9%,2018年下降到0.6%,2019年变成负13.2%。注意,这已经是负值了。2020年继续负值,负5.9%。2021和2022年勉强回正了两年,在5%左右挣扎。在新冠封控期间投资增速还能有正值,看起来更像是统计局瞎编的数据,我们也不去管它,姑且就这么相信吧。2023年又原形毕露,继续回到负值的轨道上,并且负得还不少,负12.1%,仅次于2019年,有数据以来的第二低。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银行体系放出再多的借款都无法拉动投资了。
notion image
我现在给出一组非常重要的数据: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全社会融资增量所形成的比值,我称之为“投资拉动率”,也就是每一块钱的债务能够形成多少钱的投资。要知道中国人的借款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投资,建厂开店,生意周转,即便是民间借贷都是如此。这一点与欧美人习惯借钱消费完全不一样,而投资,总归是需要本金的,不能所有资金都来源于借款,也就是投资的资金杠杆不能放得太大。在理论上,每一块钱的借款对应三块钱的投资,投资拉动率达到3倍,是最合适的。注意,2014年到2016年是投资拉动率超过3倍的年份,2017年之后,投资拉动率就开始剧烈下降,到2023年,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直线下降,投资拉动率已经下降到1.4倍。也就是说,全社会每新增1块钱的债务,只能创造1.4块钱的投资,投资只多出了四毛钱,这意味着债务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非常非常低了。
说到这里,各位,你们必须意识到这件事到底有多严重。近十年来,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本质上就是“以债为锚”,央行借款给各商业银行形成基础货币,也就是央行资产,各商业银行再向外放贷,让企业、个人和政府拿去投资,以形成最终的货币供应。反映在数据上,从2013年到2023年,央行资产从31.73万亿增加到45.69万亿,增量为13.96万亿。而最关键的两个构成部分,外汇占款,也就是兑换外汇而形成的基础人民币,2013年为26.43万亿,2023年为22.04万亿,近十年的累计增量为-4.38万亿。听清楚了,这是一个负值!而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借款,2013年为1.31万亿,2023年为18.56万亿,增量17.24万亿。也就是说,对商业银行的借款完全覆盖了外汇持续流出对人民币的影响,并且还带来了更多的人民币。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现在人民币的麻烦已经来了:这整个机制,已经运行不下去了
我一层一层的再回过头来整理前面的内容:人民币的活钱占比已经下降到了23.28%,死钱远远超过了活钱,绝大部分的人民币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是躺在银行账户里沉睡。老百姓不再投资,近五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年都是负值,2023年的固投增幅为-12.1%。人民币近十年的发行,完全依靠债务的增长,也就是以债为锚。然而,全社会债务的大幅增长却无法拉动投资,债务对投资的拉动率已经下降到1.4的极低水平。事实上, 这就构成了死循环。央行以债为锚印出来的钱,绝大部分都是死钱,都在政府和银行之间来回走,玩又借又还的资金空转游戏,根本就不能进入流通领域。与此同时,投资在剧烈的萎缩,外资在迅猛的撤出,经济在冷酷的下行,而中国央行,却还在假装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它所能掌握的只不过是近8成的死钱罢了。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更多未公开文章,付费小圈子有,加微信:fengyu-ii 咨询,注明来意。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notion image
老蛮
  • 老蛮
  • 债山压顶——中国债务负担水平追踪配给制-沉思录番外篇
    • Giscus
    • Cusdis
    目录